新浪教育訊 11月27日下午,由新浪教育主辦的“新浪2017中國教育盛典高考行業峰會”在北京舉辦,主題為“新高考之變”。三好網CEO何強出席峰會并作了主題演講,他指出,新高考要圍繞三點進行,第一,促進教育公平,第二,選拔精英人才,第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他介紹到新高考下個性化學習變得更加重要。個性化一定不等于一對一,但是一對一是個性化最重要的表現形式。在K12群體里,高考作為一種選拔人才的方法,在今天還沒有更好的方式比它顯得更加的公平,那么一對一對于提分來說可能是最佳的方式。
同時,他說到新高考帶給我們的機會是兩種知識。第一是自主招生,對于競賽類的學生需要加分,毫無疑問班組是傳授新知識最好的方式,但是舊知識的補缺和拔高一對一是目前最好的方式。
在目前的高考背景下,這兩款產品都有它的需求和一定的特殊性。一對一和一對多的需求還不太一樣,高中,初中和小學對應的都不同。高中階段一對一占到現有市場的80%,初中占到60%,小學占到20%,以班課為主導。
以下為演講實錄:
今天新高考、包括高考,成為大家聊的新課題。昨天我剛從蘇州回來,在蘇州待了兩天,跟蘇州各個學校的校長聊天。我們的討論主要圍繞三點進行,第一,促進教育公平,第二,選拔精英人才,第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關于新高考我跟很多朋友交流,發現從用戶和培訓的角度來看,沒有降低學生的需求,而是加大了學生的負擔。高考一年考兩次,第一次考95分,他覺得還有1分的可能性,所以要博一把,不到最后一刻,一切皆有可能。以前覺得我上一本就行了,現在不行,我上“985”、“211”,帶給我們的壓力是比較大的。面對這些,我們應該怎么做?今天我向大家匯報一下。
關于政策,前面很多專家已經說了很多,我要說的是新高考下個性化學習變得更加重要。個性化一定不等于一對一,但是一對一是個性化最重要的表現形式。大家可能都覺得一對一有很多弊病,說它不是規模化,不經濟。但是前段時間我抽取了中國在國外上市的所有公司,包括國內上市的公司。在K12群體里,高考作為一種選拔人才的方法,在今天還沒有更好的方式比它顯得更加的公平,那么一對一對于提分來說可能是最佳的方式。
周六的時候有一家南方某中學的校長,他說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的學生在我的班上都沒有聽懂班課,到外面我上一個班課他能聽得懂嗎?這就說明班型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那么班型選擇怎么體現個性化?
對應的產品的表現,班組課毫無疑問對于新知識的傳授是可行的。因為我們今天談的是新高考,新高考帶給我們的機會是兩種知識。第一是自主招生,對于競賽類的學生需要加分,毫無疑問班組是傳授新知識最好的方式,但是舊知識的補缺和拔高一對一是目前最好的方式。
我是2003年做北大青鳥的,從校園入手,在目前的高考背景下,這兩款產品都有它的需求和一定的特殊性。一對一和一對多的需求還不太一樣,高中,初中和小學對應的都不同。高中階段一對一占到現有市場的80%,初中占到60%,小學占到20%,以班課為主導。
在一對一和一對多的班型里高考如何去選擇,面對新高考我們商業機構如何去選擇?一個孩子如果選擇了三好網,你還可以繼續選一下百年英才。高效率提升成績,在現實面前,詩和遠方我們一定要堅守。當然也有人持不同的觀點,我們覺得不同的觀點只要能帶給不同階段的孩子真正的成長,它就是最有利的。
對于新高考我本人高度關注,它在今天還是帶給了很多人的希望。我的小孩比較小,我希望有一天他在我們新高考全面素質的培養上走的更遠一點,但是我需要做的工作是我能否成為全國最頂級學校的校長。因為我可以給他找到好的推薦人,這些學校才能給他面試的機會,這是殘酷的現實。
家長在K12中購買服務的實質是獲得一份完整且值得信任的提分解決方案。一位管理學的大師說的很好,一個社會越文明一定是分工越精細,今天細分的領域誕生了很多高品質的公司。比如一對一、一對多、高考志愿填報、信息化服務。基于校長、教育局長信息化管理工具,基于教師備課的工具,基于學生的輔導提分的手段和服務,對于家長來說就是一份完整的可靠的學習方案。在三好網,好老師依然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我們的產品特質也不一樣,比如15%優秀的學生,50%的中等生,35%的普通生,老師應該怎么傳授,他們應該怎么跟老師交流,老師在與孩子的互動過程中帶給他們怎樣的成長,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去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