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確定的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市之一,從2017年開始,上海秋季統一高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另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命科學等六門學科任選三門參加高考,同時實行“兩依據一參考”——依據統一高考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作為高考綜合改革在招生錄取環節的操作指南和重要依據,《上海市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志愿填報與投檔錄取實施辦法》(簡稱《實施辦法》)今天(3月17日)正式公布?!秾嵤┺k法》有哪些要點和亮點?新高考模式下,填報志愿該注意些什么?本網記者近日采訪了復旦大學校長助理、招辦主任丁光宏和同濟大學招辦主任廖宗廷,由他們來作權威解讀,并為考生支招。
新模式給考生更大的選擇空間
在復旦大學招辦主任丁光宏看來,在新高考模式下,新的填報志愿方式,即保留了傳統填報方式的優點,同時比傳統“3+1”的模式帶給考生更大的選擇空間。院校根據辦學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學科門類或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從六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科目中提出科目要求,考生自主選擇的3門等級性考試科目中,只需要滿足其中任何一門要求即可報考,考生的選擇權顯然更大。
那么,在新高考模式下,如何才能報上最適合自己的志愿?對此,丁光宏給出了自己的建議。首先,考生應當審視自己,結合自己的特長、興趣、愛好,想清楚未來自己適合干什么事;其次,了解自己感興趣的大學和專業的基本情況,適度聽取父母師長的建議;最后,合理評判自己的實力,根據實力注意避開競爭的“大熱門”。
他同時強調,考生應將自己的長處與學校所能提供的優質資源,以及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需求結合起來,而不要拘泥于一時的所謂“熱門專業”,“這些年,我們見到太多的例子,所謂的‘冷門專業’在十年后變成‘熱門專業’,所以千萬不要一根筋、一窩蜂地去報金融、經濟等專業”。
最后,丁光宏還特別提醒考生及家長,在臨考階段,最重要的是不受干擾,調整好自己的節奏,力爭以最佳狀態備戰高考。“考生復習迎考就如同運動員上賽場,一旦節奏亂了,只會得不償失”。
填報志愿就像“談戀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而在同濟大學招辦主任廖宗廷眼中,通過新高考模式招進來的學生學習目標性可能會更強。廖宗廷打了一個比方,填報志愿就像“談戀愛”,既要你喜歡我,又要我喜歡你。如果你不是真正喜歡這個學校、這個專業,就算你考進去了,也未必能發展得好。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專業有真正濃厚的興趣,才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從而才能取得成功。
廖宗廷特別提到,一些考生或家長總有這樣的傳統思維:覺得考了這么高的分,不去與之相對應的大學,特別是“名校”,那就是吃虧了。其實,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的強勢專業,也有相對弱勢的專業。若將分數用足,去了理想的大學,但去了弱勢或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專業,學生也不一定能有很好發展。相反,如果學生看清楚自己是塊什么材料,因材受教,反而可能會取得一番成就。“你看很多在學術上取得成就的院士未必是名校出身,但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專注研究”。
他同時指出,傳統的“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等填報志愿的思路,在新高考模式下仍然是適用的,考生可以借鑒。
興趣要與專業匹配 從“招分”轉向“招人”
2017年起,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將在綜合評價錄取改革試點、自主招生等招生環節中使用,發揮重要參考作用。
在面試環節,廖宗廷建議,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中的亮點應盡量要與所報專業吻合,“如果你有生物方面的特長,但你報了建筑,很可能會輸給在藝術修養、繪畫創意和設計方面表現出閃光點的同學。若你報生物、醫學等專業,可能優勢就很明顯了”,廖宗廷表示,“學校招生也是有目標的,就像談戀愛一樣,學生應拿出‘我喜歡你’的依據來獲得面試官的青睞”。
廖宗廷就遇上過這樣的事,一名學生在招生面試環節中口若懸河地表達自己對建筑設計行當的喜愛,當面試官請他具體談談世界和上海著名的幾個建筑時,這個學生立馬“露餡兒”——他對建筑專業的喜愛,僅僅是為了考上同濟建筑專業而產生的“偽興趣”。
丁光宏坦言,復旦一貫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全面發展的學生更符合復旦的通識教育理念。因此,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在面試中將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他舉例道,一名學生進入面試階段后,他的綜合素質評價信息會自動進入復旦大學,面試官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名學生高中三年的綜合素質表現,“如果這名學生興趣廣泛,參加了很多社會實踐活動,甚至有一些小發明、小創造,那他肯定會比那些大學期間只顧埋頭‘刷題’的學生更有希望錄取”。
兩位高校招辦主任還不約而同地提到,新高考模式下,上海的高招將實現從“招分”向“招人”轉變,在“招人”的過程中,由于綜合素質評價信息中體現的是一名學生高中三年的學習生活和創新實踐的過程,因此招生將從以往的“結果導向”轉向“既看結果、又看過程”。與此同時,新高考模式在給考生帶來更多選擇的同時,也給教育提出了新課題。“高校的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建設未來將越來越重要,一旦專業沒有好好建設,在社會上沒有地位或是就業不暢的話,考生自然不會選擇報考該專業”,丁光宏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