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高考進入第二天。相比往年,今年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增至26個。
歷經十余年的多省“自主命題”,為何重回“全國一張卷”?提升效率、力促公平的目標如何實現?“全國一張卷”會否全面實現?
26省高考試卷回歸“大一統”
“今年語文試題整體比較新穎,13-15題都是新題型。”7日中午,走出考場的湖北大學附中高三學生小陳說,今年作文題是一幅漫畫,很有創意。
武漢二中、湖北省實驗中學考場的一些考生認為,今年語文試卷難度適中。
歷經12年的自主命題后,湖北省再次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記者注意到,2014年統一命題的省份是15個;2015年,新增江西、遼寧、山東3省實行高考統一命題,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增至18個;今年,安徽、湖北、四川等8省份開始實行統一命題試卷。
在26個選擇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中,各地試卷有所區別。包括福建、廣東、重慶在內的8省份從今年起實行全部科目使用全國卷。而山東省今年英語和綜合科目使用全國卷,其他科目則為本省自主命題。
今年是遼寧考生使用全國卷的第二年。從2015開始,遼寧在以往文綜合、理綜合采用國家統一命題的基礎上,語文、數學、外語三科也采用全國試卷。遼寧省實驗中學高三數學備課組長郭秀玲說,全國卷難度比較適度。相比去年,今年的題目略微難一點,但沒有超出備考范圍的特難題。
高考重回統一命題帶來什么?
資料顯示,2000年之前我國高考實行“全國一張卷”,從2000年到2004年,全國開始實施“統一高考,分省命題”的組織方式,越來越多的省份加入到自主命題的行列,截至2014年,全國有16省份實行分省命題。
天喻教育研究院院長張才生認為,分省命題的積極意義在于,可以從當地的中學和高校招生的實際出發,出“特色試卷”,選拔人才。但多年來,也出現了命題專家資源不足、命題成本高質量參差不齊、不利于異地高考等問題。
接受采訪的一些教育界人士和教師認為,多省份重回“全國一張卷”減少了人力物力成本,保證了命題的水平與科學性,也為繼續深化異地高考、打破錄取批次、實現一檔多投等高考改革措施奠定了基礎。
吉林省教育部門有關人士說,吉林省近年來一直使用全國卷,并未進行過自主命題。一方面是因為全國卷對學生的區分度更具客觀性,對各院校評價學生水平標準統一、更直觀;另一方面自主命題的安全性風險和評價標準要求較高,吉林等省市在這方面儲備資源有限,出于保障考生利益的角度,使用全國卷更為合理。
多地部分一線老師認為,各省自主命題,命題思想、命題難度及考查知識范圍、知識點不同,導致各地高考成績不具有可比性。同時,高中教材版本不同,教學內容和要求也各不相同,使得考生進入大學后,水平參差不齊,給大學教學造成一定影響。
“多省市高考試卷再次回歸‘大一統’,是對老百姓期望教育公平的回應,也能更好地適應將在全國范圍內漸次鋪開的高考改革。”武漢市實驗學校語文老師王文英說。
“全國一張卷”會否全面實現?
那么,“全國一張卷”會否全面實現?
首先,全國統一命題,不等于全國同一張試卷。
“教育部組織專家進行統一命題,但各學科至少有好幾套試卷。這些試卷難度不一,由各省申請用哪一套試卷。但大致說來教育發達地區,用的試卷要難一些;教育相對落后的省份,則要容易一些。當然,每套試卷都會有備用試卷。”張才生舉例說,2014年15個省份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河南等地使用了新課標一卷,黑龍江等地使用了新課標二卷,廣西則使用了全國大綱卷。
其次,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和江蘇,目前仍然為高考自主命題,沒有加入“全國卷”行列。
以上海為例,上海目前仍然實行自主命題,不過沿用多年的“3+1”科目組合也將翻篇。從明年起,上海將正式實施高考改革“3+3”科目組合方案。
上海紐約大學校長、原華東師范大學校長俞立中教授表示,上海的獨立出卷,同樣是改革創新,體現出我國不同地區教育發展程度和教育特色。
“培養人才應該多元化,應該允許一些省市在規范操作的前提下,通過獨立出卷更好帶動基礎教育的改革。”俞立中說。
2014年,21世紀教育研究院曾就此進行網絡調查。在回收的5871份有效問卷中,八成網友贊成高考恢復“全國統一命題試卷”。不過,各地教育資源配置不同,即使同卷,為了確保公平,各地仍然要根據實際情況劃定分數線。
在遼寧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副教授姜海峰看來,高考命題的改革實際上是其他很多改革的前提。現在各省教育內容紛雜,一些不同版本的教材甚至在表述上都有較大區別,如果真正實現全國統一命題,勢必要先統一考綱,規范教材。
“還要拉平各省市的教學水平,這些都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完成的工作,況且影響面太大。現階段,不主張、也不必強求全國大統一。”姜海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