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工商管理,不少畢業生感覺這個專業涉獵的內容又廣又雜,學習的各種理論苦于落不到實地,求職時非常尷尬。即使如此,一些立志要做管理人才的考生依然對這個專業熱情不減。一方面是報考走俏,一方面卻工作難尋。學管理到底是“雞肋”還是“機會”?怎樣把“雞肋”變成“機會”?
工商管理類包括很多專業
工商管理類專業屬于管理學中的一個大類。這個大類所包含的專業很多,主要有: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國際商務、人力資源管理、審計學、資產評估、物業管理、文化產業管理等。近些年,越來越多的院校開始以“工商管理大類”招生,學生入學后再根據自己的興趣分流到具體的專業。
工商管理以前的名稱是企業管理。這個專業的知識范圍較廣,學生所學涵蓋了經濟學、管理學的很多課程,主要課程包括經濟學、管理學、企業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統計學、計算機等,是一門跨自然科學、工程科學、技術科學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的綜合性交叉科學。該專業主要培養能夠獨立從事各部門管理工作的管理人才。
知識面寬,適應力強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系系主任徐煒介紹,與會計、物流管理、市場營銷等相關專業相比,工商管理專業在本科階段更強調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他們對未來社會和企業要求的適應能力。當然,在強調通行性、適應性的同時,該專業也強調培養學生的核心專長。
學習工商管理對學生的數學、英語等水平都有一定要求。畢業生將在各種組織中發揮協調作用,因此要有良好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
專業技能有側重,實踐機會要歷練
根據教育部就業指導中心最新公布的2011年本專科專業就業狀況,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規模為5-10萬人,就業率≥85%。從數據可以看出,該專業的畢業生規模較大,總體就業情況尚可。當然,名校和一般學校的就業情況差別是很大的。
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就業渠道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領域:一是各級政府、企業的管理部門;二是會計師事務所和其他類型的咨詢服務等中介企業;三是包括銀行、證券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四是在國內院校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或到國外學校深造學習。
徐煒介紹,除考研外,該專業畢業生到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工作的都有,部分學生報考公務員,還有的學生自主創業。從具體崗位來看,企業的人力資源部、戰略發展部、市場部、策劃部等都需要相關人才。本科畢業生一般需要從基層做起,研究生畢業后則一般會在相關職能部門做管理工作。
很多考生在填報志愿時也有顧慮,本科畢業生沒有社會經驗,學的都是管理理論,用人單位會提供管理崗位給一個剛畢業的學生嗎?當然,本科畢業生在沒有工作經驗的情況下,想直接進入各級單位的管理部門是不太現實的。缺乏實踐的歷練也是畢業生求職時最大的“短板”。如何才能彌補“短板”,使畢業生在就業求職時更具有競爭力呢?
其實,工商管理專業可以在很多領域里選擇工作。考生可根據個人愛好選擇,如企業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企業投資等方向。在校期間,考生不要只學一個學科,可以再選修一個其他學科,如學習計算機、法學、外貿、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或有選擇性地向某一專業領域傾斜,形成“工商管理+××專業”的復合型知識結構。既懂管理又懂技術的畢業生,才是用人單位所看好的“香餑餑”。
另外,很多人抱著一畢業就能進企業當管理人員的想法也是很不現實的。卓越的管理能力是要有科學的理念和來自一線實踐的支撐,實踐能力是從具體工作和實際操作來積累的。因此,學生在校期間要有意識的多接觸社會和企業,利用寒暑假和更多的業余時間,到企業進行鍛煉,從最基層的工作做起,積累從業經驗,鍛煉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這樣在求職時才會具有競爭力,也能為今后從事相關工作或走上管理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開設院校多,選擇空間大
目前,開設工商管理專業的高校非常多,本科一批、二批、三批,專科院校中均有開設。從這一點上講,想要報考這一專業的考生可選擇的空間很大。
首選當然是實力強勁的名牌高校。如: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這些著名高校的工商管理專業整體實力都非常強勁。還有就是各省的財經院校一般都具有較好的工商管理學科基礎。這類高校如:江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南京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等。但是這些學校的錄取分數也相對較高,考生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和自己分數、批次相符合的院校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