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住低分上名校“捷徑”
特殊類型招生問題不少
不公開不透明,甚至在校內一定范圍內也不公開,可以說是“暗箱操作”
錄取決策權過于集中,集中在一個人或個別人手里,為“暗箱操作”提供了條件
弄虛作假,測試走過場,資料和成績造假
……
《通知》力求“堵住漏洞”
重點加強招生信息公開,加強特殊類型招生錄取新生入學復查
建立違規評委黑名單通報機制,違規評委終身不得參與各省份和高校組織的特殊類型招考工作
嚴禁開展特殊類型招生的高校、內設學院(系、部等)及教職工組織或參與考前輔導、應試培訓
……
藝術類專業、高水平藝術團、高水平運動隊、保送生這四類特殊類型招生,在高招中一直引人關注,近年來也時有招生丑聞曝出。
2月起,北大、清華等高校特殊類型招生陸續展開。教育部近日發出通知,要求高校加強特殊類型招生工作管理,防止各行其是、降低標準、打擦邊球。這一堪稱“史上最嚴”的特殊類型招生規定,能否確保招生公平公正?
招生問題
低分竟讀名校?
2015年5月,北大附屬中學音樂老師、樂團指揮羅天如,因受賄罪被北京市一中院終審判處有期徒刑10年。判決書指出,羅天如曾收錢幫數名學生運作考取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藝術特長生。
羅天如案僅是特殊類型招生過程中權力尋租的一例。2010年7月,吉林省教育廳原副廳長于興昌因在學生擇校錄取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財物953萬元,被判無期徒刑;2014年高考前夕,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原處長蔡榮生因涉嫌在學校特殊類型招生過程中為考生提供幫助,受賄1000余萬元被逮捕……
曾長期擔任招辦主任的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說,特殊類型招生是一類有別于普通高考錄取的招生類型。以藝術特長生為例,以往暴露出的問題,一是不公開不透明,甚至在校內一定范圍內也不公開,可以說是“暗箱操作”;二是錄取決策權過于集中,集中在一個人或個別人手里,為“暗箱操作”提供了條件;三是弄虛作假,測試走過場,資料和成績造假。這樣一來,特殊類型招生可能淪為不夠條件的人上好大學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