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完成多項軍委總部賦予的重大研究任務,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以上獎勵9項,摘取軍隊科技創新群體獎……取得這些成績的軍事科學院聯合作戰實驗中心團隊的20名成員平均年齡不到45歲。更讓人驚訝的是,在該院課題組組長中,40歲以下的年輕人才占到了30%。近年來,軍事科學院堅持創新為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強化頂層設計,實施有力舉措,使一批優秀中青年科研創新人才脫穎而出。
強軍興軍,要在得人。該院黨委“一班人”認識到,必須加快優化軍事人力資源,打造強大的高素質軍事人才方陣,為強軍興軍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為此,他們著眼激發創新活力,研究制訂了《首席專家和學術帶頭人管理規定》《健全科研干部競爭激勵實施辦法》等10多項政策規定,完善了崗位任職資格制度和優勝劣汰機制。同時,在課題立項、成果申報、送學培訓、經費保障等方面,對中青年科研人才給予政策扶持,營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環境。
通過實施科研名家工程和創新人才工程,對中青年科研人才實行針對性培養。聘請知名專家擔任帶教導師,提升人才培養的起點和質量;推行個性化帶教,通過科學分析、界定培養對象的科研水平和學術專長,量身定制培養目標和路線圖,保證了帶教工作緊盯現實需求、緊跟學術前沿、緊貼部隊實踐。
堅持多方實踐錘煉加速人才培養。走出去,積極組織中青年科研人才深入部隊一線和演兵場實地了解情況,安排參加香山論壇、孫子兵法國際研討會、軍地高端戰略論壇、對外軍事交流等高層次學術活動;請進來,定期舉辦“軍科講壇”,邀請軍內外知名專家和一線帶兵人來院授課輔導。在此基礎上,不斷強化中青年科研人才求實創新、知兵謀勝的責任擔當和精品意識,放手讓他們在課題研究中擔綱領銜,使其在實踐中提升能力。
系列舉措有效激發了中青年科研人才的干事激情和創新動力,一批創新性突出的科研任務得以開花結果。其中,青年科研工作者傅秉忠主持完成的《某聯合作戰規則》著眼新的戰場環境創新了我軍作戰理論,由中青年學術帶頭人郭志剛領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研究室編撰完成《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先后獲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獎,該研究室同時榮獲軍隊科技創新群體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