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窗外,寒風刺骨,駕駛室里,上士韓國亮卻額頭冒汗,高度緊張。
????一場30多年未遇的暴雪,讓地處秦嶺終南山腳下的西安通信學院訓練場銀裝素裹,氣溫降至-16℃,積雪厚度深達20多厘米。路面冰雪覆蓋、地標模糊不清,稍有不慎,車輛就可能陷入深坑。
????韓國亮是西安通信學院教練營的一名上士,入伍10年了,他還是頭一次在大雪中駕駛通信車輛保障課程教學。起初,承擔教學任務的部分教員擔心在嚴寒及暴雪條件下,裝備易出故障,人員易被凍傷,建議把室外課改成室內課比較安全穩妥。
????對此,該院通信指揮系黨委態度鮮明:實戰化教學不能消極保安全、求穩定,而是要緊貼實戰環境提升學員全天候遂行通信任務的能力;對于教員來說,雪野練兵則是一次提升“為戰教戰”能力的契機。最終,該系將3個教研室的3門室外課程進行整合,選派 11名優秀教員跟課授課,安排25臺通信車輛全程保障,形成了一整套全要素的集成訓練。
????“每堂課都像一場貼近實戰的機動通信裝備適應性演練,打響了新年度實戰化教學訓練的‘第一槍’。”軍事信息網絡訓練中心教員羅國棟這樣形容道。每天承擔6個學時教學任務的他既要講授示范,還要穿梭在各個裝備間對學員進行輔導,一堂課下來常常是滿頭大汗。不過羅國棟也大有收獲,隨身攜帶的本子上記錄了滿滿的內容。
????在訓練場上,一位55歲的老教員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通信指揮系訓練導控教研室副教授李科海。天寒地凍,其他教員都勸李科海回裝備車里歇歇,可他總是擺擺手說:“這種訓練機會很難得,能錘煉我們教員在嚴寒條件下精準操作通信裝備的能力,對我來說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
????此次嚴寒條件下教學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把新配發的裝備拉上訓練場,借助冰雪嚴寒這一天然“磨刀石”,檢驗裝備是否能適應全天候通信要求。通信指揮系利用接裝不久的10臺新型通信車輛組織學員展開嚴寒風雪條件下的電臺組網訓練,既發現了新裝備存在一些不足,又在第一時間摸索出系統的新裝備操作方法,為今后的組訓打下了堅實基礎。
????據該學院院長張旭介紹,近年來,他們深入貫徹軍委“部隊訓練要向實戰靠攏,院校教育要向部隊靠攏”的指示要求,充分挖掘實裝保障潛能,整體優化課程教學設計,將任職教學的重心放在實裝實訓中,教學工作真正體現了課堂聚焦戰場、實訓對接實戰,為開展全要素集成訓練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