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山西潞安職業技術學院自主招生成績可查詢
2018年山西自主招生即將來開帷幕,最近很多同學都在詢問有關于2018年山西自主招生成績查詢的時間及單招成績查詢入口的問題。因此,單招網精心將2018年山西潞安職業技術學院自主招生成績查詢方式分享給同學們做參考用,相信能夠幫到同學們。
二、成績查詢時間:預計為考試結束后一個月(4月~5月)可進行查詢。
三、2018年山西潞安職業技術學院自主招生考試方案(僅供參考)
四、部分自主招生語文模擬題(僅供參考)
第1題: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宣紙是因宣州宣城產地和明代宣德年間所造的時間而得名,但在命名時間問題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B.以寫于宋元之交的記載小嶺制造宣紙的《曹氏宗譜》作為宣紙創始的依據,并不等于此前未見記載或難以查考的最佳宣紙創始期就不存在。
C.青檀皮因整個纖維長度十分接近而成紙勻度十分好,決定了宣紙成為中國書畫濃淡相宜、滿紙云煙水汽的最佳用紙。
D.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決定了主要原料青檀皮的質量,再加上宣紙選料的講究,從而使宣紙成為絕無僅有的真宣。
第2題: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字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方其破荊州,下江陵 ②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③順流而東 ④侶魚蝦而友糜鹿
⑤不知東方之既白 ⑥始指異之 ⑦孔子師郯子 ⑧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A.①③/ ②⑧/ ④⑥⑦/ ⑤ B.①/ ②③⑧/ ④⑥⑦/ ⑤
C.①⑧/ ②⑤⑦/ ③⑥/ ④ D.①④/ ②③⑥/ ⑤⑦⑧
第3題:
什么是天然氣水合物呢?它真有如此巨大的潛在能力嗎?
天然氣水合物是天然氣(主要成分為甲烷)和水在中高壓和低溫條件下混合時產生的晶體物質,外貌極似冰雪,點火即可燃燒,故又稱之為“可燃冰”或者“氣冰”、“固體瓦斯”。它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廣泛,海底以下0到1500米深的大陸架或北極等地的永久凍土帶都有可能存在,世界上已有79個國家和地區都發現了天然氣水合物氣藏。
從能源的角度看,“可燃冰”可視為被高度壓縮的天然氣資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釋放出160-180標準立方米的天然氣。迄今為止,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陸地層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儲量是全球傳統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氣、油頁巖等)的兩倍以上。
到底在什么樣的條件下才能形成“可燃冰”?專家認為,形成“可燃冰”最少要滿足三方面條件。首先是溫度,海底的溫度是2℃至4℃時,適合“可燃冰”的形成,高于20℃就分解。其次是壓力,在0℃時,只需要30個大氣壓就可以形成“可燃冰”。如果在海底,海深每增加10米,壓力就增大1個大氣壓。因此海深300米就可達到30個大氣壓。海越深,壓力越大,“可燃冰”就越穩定。第三是氣源,海底古生物尸體的沉積物,被細菌分解會產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氣在地球深處產生并不斷進入地殼。在上述三個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天然氣可在介質的空隙中和水生成“可燃冰”。甲烷分子被若干個水分子形成的籠型結構接納,生成籠型固體結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巖層的空隙中。在常溫常壓下,“可燃冰”分解為甲烷和水。最有可能形成“可燃冰”的區域一個是高緯度的凍土層。如美國的阿拉斯加、俄羅斯的西伯利亞都已有發現,而且俄國已經開采近了20年。另一個是海底大陸架斜坡。如美國和日本的近海海域,加勒比海沿岸及我國南海和東海海底均有儲藏,估計我國黃海海域和青藏高原的凍土帶也有儲藏。二者之中,海底的“可燃冰”儲量較大。
天然“可燃冰”主要埋藏于海底的巖石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汪集認為,開采這種氣水合物會給生態造成一系列嚴重問題。因為“可燃冰”中存在兩種溫室氣體——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絕大多數“可燃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時也是一種反應快速、影響明顯的溫室氣體。“可燃冰”中甲烷的總量大致是大氣中甲烷數量的3000倍。作為短期溫室氣體,甲烷比二氧化碳所產生的溫室效應要大得多。有學者認為,在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如果在開采中甲烷氣體大量泄漏于大氣中,造成的溫室效應將比二氧化碳更加嚴重。而“可燃冰”礦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壞,甚至是自然的破壞,都足以導致甲烷氣的大量散失。而這種氣體如果進入大氣,無疑會增加溫室效應,進而使地球升溫更快。
此外,“可燃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質災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可燃冰”經常作為沉積物的膠結物存在,它的形成和分解能夠影響沉積物的強度。美國地質調查所的調查表明,開采“可燃冰”可能導致大陸斜坡上發生滑坡,這種地質災害對海岸及海底的各種設施是一種極大的威脅。
和石油、天然氣相比,“可燃冰”不易開采和運輸,世界上至今還沒有完美的開發方案。“可燃冰”氣藏的最終確定必須通過鉆探,其難度比常規海上油氣鉆探要大得多,由于“可燃冰”遇減壓會迅速分解,極易造成井噴,進而使海水汽化,引發海嘯導致翻船。
由此可見,“可燃冰”作為一種被寄予厚望的未來新能源的同時,也是一種具有一定危險性的能源。“可燃冰”的開發利用就像一柄“雙刃劍”,需要加以小心對待。
——選自向杰《“可燃冰”將解千年能源憂?》
下列對“可燃冰”“是一種危險的能源”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和石油、天燃氣等能源相比,“可燃冰”在開采和運輸過程中,可能給生態造成一系列嚴重問題。
B.“可燃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雙刃劍”,從目前情況看,“可燃冰”的危害遠大于功用。
C.如果開發“可燃冰”資源發生井噴事故,無論對海洋生態還是對海上航行,都會構成極大的威脅。
D.“可燃冰”在常溫壓力會分解為甲烷和水,能夠影響沉積物的強度,進而可能誘發海底地質災害。
第4題: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詞語,正確的是。( )
1)國家總理朱镕基在反腐時期曾說過:我們還是要提倡來信_______。要嚴格規定,對打擊報復的,不但要讓他丟官,還要追究他的法律責任。
2)我一直都相信:只要______深,鐵桿磨成針。只要艱苦奮斗,終究會有收獲。
3)本刊內容豐富,圖文并茂,歡迎廣大讀者到各地郵局________本刊。
A.署名 工夫 征定
B.留名 工夫 訂閱
C.署名 功夫 訂閱
D.留名 功夫 征定
第5題:聯系文中內容,表述正確的是( )
A.作者通過對森林的觀照和審視,提醒人們重新認識人類生存的環境,重新思考人與環境的關系。
B.人們對森林的審視是在經歷了很長時間的誤解又接受了慘痛的教訓后才意識到的,暗示森林是無法替代的。
C.作品的深層意蘊在于倡議人人參與植樹造林,大力發展森林經濟,為地方經濟建設作貢獻。
D.作者采用發散的思維方式,力圖從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角度來揭示森林的豐富內涵。
第6題: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7.A.被稱作“前四史”的史書是:《史記》《漢書》《三國志》和《后漢書》。
B.元曲四大家是:關漢卿、白樸、馬致遠和鄭光祖。
C.被魯迅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的是:《官場現形記》《儒林外史》《老殘游記》和《孽海花》。
D.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是:《哈姆雷特》《李爾王》《奧賽羅》和《麥克白》。
第7題: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 彌亂 國粹 泊來品 入不敷出
B. 伺候 斐聲 煞風景 得魚忘筌
C. 日晷 隕落 挖墻腳 縱橫捭闔
D.縈回 攛掇 黑黢黢 入目三分
第8題:能使用工具的人類的出現,據說距今已有兩三百萬年。不要小看第一個使用石器的人,第一個燧木取火的人,第一個彎弓射箭的人,第一個跨上馬背的人,他們越過了人類兒童時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峽”——不,他們的步履更為艱難,他們的業績更為偉大。人類在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鐘都在向著難以數計的未知的領域進軍,都有難以數計的第一個穿過“三峽”的人開拓道路。于是,歷史昂然向前。
行程是艱險的。歷史在前進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敗。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談者,有酣睡者,有搖頭者,有嘆氣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們不是歷史的脊梁,他們像蛛絲一般無力,絆不住歷史的腳步。
千百年后,假如三峽無恙,也還會有人從此穿過。從千百年后看今天,也如同今天看第一個穿過三峽的人一樣。在那時的人看來,完成我們今天從事的業績,會跟玩積木一樣輕而易舉了。但是,他們不會嘲笑我們,他們會崇敬我們的精神。至于我這篇平凡的文字,那時是早已泯滅的了。然而,如果他們從考古的廢墟上發現了它,我敢斷定,他們會說:“這個人,沒有說謊。”
我憑舷眺望,江水滔滔,一瀉千里,向東流去。天漸漸開闊,地漸漸平曠,忽然飄來幾只沙鷗,雪片一樣白,閃電一樣快,在船頭畫了個圈兒,不見了。
船已經穿過三峽,我感到了第一個穿過三峽的人曾經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悅。
——劉征《過萬重山漫想》
下列有關選文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一段中的“三峽”是指人類歷史上難以數計的未知領域。
B.第二段中的“酣睡者”是指那些安于現狀、不求開拓探險的人。
C.第三段中“他們會崇敬我們的精神”是指我們今人創造的事業比古人更偉大。
D.第五段中“曾經感到的喜悅”是指通過艱苦探索掌握并利用自然規律領略了無限風光的喜悅。
第9題: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陶淵明,東晉著名詩人,他的田園詩被譽為“中國田園詩的基石”,其中《歸園田居》《飲酒》等最具代表性。
B.樂府始置于西漢,是掌管音樂的官署。后來人們把樂府官署采集、創作的歌辭,統稱“樂府詩”或“樂府”。
C.老舍是現代著名作家,代表作長篇小說《駱駝祥子》被稱為“舊時代的葬歌”。解放后他還創作了《茶館》《王昭君》等話劇劇本。
D.世界名著《神曲》《雙城記》《基督山伯爵》《靜靜的頓河》的作者依次是意大利的但丁、英國的狄更斯、法國的大仲馬和蘇聯的肖洛霍夫。
第10題:不是比喻的句子是( )
A.進了書房便反扣上門,宛然關了一只雞鴨。
B.她們是帶工老板賺錢的機器。
C.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亮了的天又變黑了,如像黃昏提前到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