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考分數即將揭曉,無數考生和家長迎來了人生重要抉擇——志愿填報。在這關鍵時刻,教育部及時發文,強調要加強考生志愿填報服務,提高警惕,謹防上當受騙,并對市場上的虛假宣傳、高價咨詢行為進行嚴厲打擊,這無疑為眾多迷茫的考生和家長指明了方向。
教育部此舉的出發點是明確的,既要為考生提供權威、全面的志愿填報指導,又要確保公平競爭,保護考生的合法權益。然而,面對復雜多變的高考制度,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愿時往往感到力不從心。近期,“考得好不如志愿填得好”的說法甚囂塵上,“售價近2萬的志愿填報課搶購一空”等話題紛紛登上了熱搜,這使得一些不法機構看到了商機,推出所謂的“天價”志愿填報指導服務。
這些機構往往以“專家指導”“內部數據”等噱頭吸引家長,承諾能夠幫助考生選到最理想的學校和專業。然而,這些承諾往往都是空談,高考制度年年有變化,沒有任何機構能百分之百把握得住。這些機構人員多、指導質量參差不齊,由于缺乏行業標準和有效監管,甚至出現了虛假宣傳、誤導信息的情況。他們利用家長和考生的焦慮心理,制造噱頭,以此謀取高額的咨詢費用。
教育部對此類行為的預警和打擊,無疑為廣大考生和家長敲響了警鐘。筆者認為,高考志愿填報是一個個性化的過程,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沒有任何機構能夠完全替代考生和家長做出決策。因此,我們要保持理性,不要被虛假宣傳所迷惑,更不要將志愿填報寄托在所謂的“天價”服務上。
那么,面對復雜的志愿填報過程,廣大考生和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首先,要通過官方渠道獲取權威的信息和數據,了解各高校的招生政策、專業設置、錄取分數線等情況。其次,志愿填報是高中畢業生的最后一課。這一課需要考生自己多做主,利用高考結束后、公布分數前這段時間,根據自己的預估分數,確定目標學校,有針對性地去了解這些大學、專業,結合志愿填報規劃未來學業和職業發展,填報適合志愿。最后,要保持平常心,減少焦慮,畢竟人生的發展道路是多元化的,高考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
總之,高考志愿填報是一個需要謹慎對待的過程。廣大考生和家長要保持理性、擦亮雙眼,避免陷入“天價”服務陷阱。同時,考生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選擇,選擇一所自己理想的大學、喜歡的專業,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