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嚴峻的就業形勢,讓考生、家長都把就業率看得很重。因此近年來,填報高考志愿時,上網搜索專業就業率已經成了很多考生家長的習慣。可是考生和家長是否知道,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對考生選擇專業有多少參考價值呢?
當前,國內發布的應屆大學生就業率,其實是指畢業當年9月之前一次就業率的統計數據。目前考生家長查閱到的就業率的主要來源包括教育部、人社部,乃至各省市就業指導部門和各高校,還有一些社會上的調查公司、調研機構。
這里要澄清一個觀念,很多人以為上述機構發布的就業率不包含升學和出國,其實不然。在統計中,一般會把讀研、出國留學、靈活就業、自主創業等情形都統計在就業率當中。所以,考生和家長印象中的“就業率”與實際統計的“就業率”之間是有差距的。在咨詢了解就業率情況時,不要忽略這一點。
了解這一點后,考生和家長關注就業率時,首先要看某個專業近幾年就業的總體趨勢。多找一些數據來源,如果幾個來源綜合下來,這個專業的就業數據差別不大,幾年內波動情況也都大體一致,那么就有很強的參考價值了。
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我國高校專業設置對人才市場供需情況的反饋存在滯后性。今天查閱的就業率反映的只是過去一兩年或當下行業的人才需求,并不能完全反映四年后的形勢。這就要求考生和家長在選擇專業時,對專業的就業趨勢要有一定的預見性。因此,考生和家長還要最大限度地去了解某些專業未來的市場需求、產業發展和國家對人才的需求等宏觀趨勢。
總之,考生和家長報志愿時不要被就業率牽著鼻子走,當然也不能完全忽視就業率。我們建議大家在多方考慮的基礎上,理性選擇所報專業。